寻访红色遗迹,调研治理经验——北科大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展现青年担当

发布时间:2023-09-07   来源:网络   阅读:1095

为探寻基层治理智慧,赓续红色命脉,北京科技大学红色筑梦调研第一实践团坚持高战略组织谋划,高质量学研讨,高标准落实调研,以扎实开展理论学为统领,以寻访各地红色遗迹为依托,以调研基层治理经验为主线,推动社会实践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首都乃至全国贡献青春力量。

牢牢把握主线,强化理论武装

“要把学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书记曾经这样勉励全国高校师生。实践活动伊始,全队召开了学思践悟《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提出了“两个基本点”的工作主线,对本次社会实践进行了全面部署。全队也多次组织“书香校园,阅读同行”读书分享会,进一步筑牢全队参与社会实践、挖掘红色文化的理论根基。队员们深入汇报思想,深刻查摆问题,在重研讨中强化,在广泛学上聚力。

“不能小看理论学的重要性。这些学,为我们下一步组织好、开展好、落实好调研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这本书,一下打开了我的思路。”一位实践队成员这样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队员们的理论水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学深悟透用好上见成效,实践队于 7 月 17日上午前往国家行政学院大有书馆进行考察学,通过对基层党建书籍阅读深入学,大有书店经理访谈系统学,读书心得座谈交流相互学,全队深入学书记及相关领域学者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著作和讲话文件,为实践活动的展开筑牢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寻访红色遗迹,厚植红色基因

读万卷书才能胸有丘壑,行万里路才能路有所归。红色遗迹作为最鲜活的历史教材,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根据学校学院等上级部门的选题要求,实践队前往祖国大江南北,实地探访红色遗迹,深挖红色故事,把握各地红色精神脉络。

北京是本次实践的出发地,拥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实践队首先来到位于北京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和李大钊烈士陵园。在纪念馆内,队员们沿着参观路线,随着讲解仔细参观了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人民解放的实物展览,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追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在烈士陵园里,队员们献上花束,参观展馆,寄托对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革命英烈的缅怀,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

京外实践的第一站,实践队将目光放在了陕西省延安市的梁家河村。来到梁家河,实践队亲身感受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真切感悟历久弥新的“梁家河精神”。队员们实地考察了当年书记带领全村人民建设的陕西第一口沼气井、铁业铺、代销店等工程设施,采访20余位当地的游客和村民,逐步了解了梁家河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从梁家河出发,实践队成员奔赴祖国各地,在红色遗迹中净化思想灵魂,在参观学中夯实政治根基。他们赶赴上海,参观考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遗址,探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艰辛历程;他们来到湖南,前往衡阳保卫战纪念馆,体味民族独立与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实践队员躬耕思想的田野,以实际行动回答时代的课题。

展开基层调研,凝练治理经验

从红色遗迹里学,从红色精神中出发,实践团充分结合在红色遗迹寻访中的所学所感,前往全国多地开展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调研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综合运用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随机走访等多种形式,推动社会实践调查调研工作走深走实。

长期以来,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是制约党的建设质量提升的一大顽症。书记多次就解决好这一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并做出重要指示批示。近年来,随着党建工作的逐渐深入,各地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基层治理经验,对如何做好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课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北京市海淀区,马坊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经济发展新方向,吹响创新驱动“集结号”。马坊村依靠各支部和“两新”党组织的积极引领,通过集中投入建成了中关村国际科学园,奥北产业园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形成科技园区集群化发展态势,为全村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用疫情期间原有的核酸采样亭,进行就地转型,马坊村打造出了“马坊两新党建服务驿站”。驿站内摆放了理论读物,也准备了共享雨具,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成为了园区党员群众的活动中心,教育中心,服务中心。无论晴雨,“两新党建服务驿站”始终见证着党建工作中引人关情的“一枝一叶”。

在湖南省株洲市,洲上田村积极发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新优势,奏响乡风文明“和谐曲”。洲上田村以攸县“门前三小”文化品牌战略为抓手,依托党组文化阵地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了孔子书屋,法治小广场,攸美幸福屋场等一批高质量建设工程和“青春攸你,七彩假期”夏令营等一批高质量品牌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作用。

生活美了,居住环境也不能差。洲上田村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盘活村庄闲置墙面资源,把村子里丰收的情景画上了墙,让村子里的各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现在每天在地里干完活,都能路过咱们的文化墙,看着心里都舒服得紧。”洲上田村村民看着墙上金黄色的向日葵如是说。

在上海市静安区,八方社区积极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机制,架起干群关系“连心桥”。八方社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破解了一批小区业务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通过联名建议、引入物业、集中学、共商共议等措施,推动形成多方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居民生活问题的切实解决提供良方佳策。

社区党总支的陈书记向我们介绍了基层治理工作中的诸多细节。他原先在学校工作,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依然保持着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他和其他党员同志始终奔赴社区一线,带头真抓实干,成为基层党员敢为人先的生动范例。

在陕西省西安市,九间房村积极拓展党建引领村民增收新途径,铺就产业兴旺“致富路”。九间房村以党建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创新形成了现代产业示范园、共享农旅经济、消费互助基金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每当我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互助基金总是会拉我一把,这心里确实是说不尽的感谢。”一位产业基地的负责人说到。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九间房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从产业运营,产品升级两方面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打造产品“九间房味道”和“金银花养生茶”,拓宽致富渠道,带动人民群众迈向小康,走向振兴。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了,村子的名声大起来了,就连村子里的环境也美起来了。

截止目前,我队积累了大量一手调研访谈资料,其中有正式的访谈录音600余分钟,初步整理出约10万字的访谈文字稿件,初步洽谈达成4个北科大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建设合作意向。在融媒体平台上发布9篇文字稿件,4部短视频,图文作品登上“北京科技大学”“北科大青年”公众号,总计阅览量达20000次,后续成果转化工作稳步进行。

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上好这堂新时代的“大思政课”要求我们不忘报国初心,牢记青春使命。实践队在寻访中展现青春活力,在调研中彰显青年担当,永远在社会大课堂的学之路上砥砺前行。实践调研,走访基层,北京科技大学红色筑梦调研第一实践团一直在路上!